免责声明:本网发布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文章观点仅供参考,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为提高文章流畅性,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,读者请自行辩解!如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。
一个夜色凉如水的晚上,加纳边境小镇传来突如其来的枪声。有目击者来信说,那是一支无名武装,带着怒火直奔中国矿区。他们很快破坏机械,挟持多名工人,把工地闹得一团糟。
据说,劫匪开口就是几百万赎金,这单生意谈不拢就撂下一句狠话。第二天,现场戒备森严,但矿主们手机却被警报刷屏,微信群、行业群全都在转:非洲,好像又出事了。
这绝不是空穴来风。过去两年,类似的绑架、袭击几乎成了非洲矿区的常态。加纳、中非、马里、刚果(金)——只要矿井下埋着一点金子、利润够诱人,这些地方就难得安宁。
一位金矿老板无奈地感叹,‘不怕死的人太多,想发财的更多。’中国驻当地大使馆频繁发出警告,一批又一批企业开始琢磨:要不要停工?要不要人撤回来?可下一秒,身边消息又变了个样。
八月的黄金市场,画风同样离谱。现货金价居然一路突破3400美元/盎司。投入矿山十几年的人曾断言,金价要是真有一天蹿到三千五,整个行业都得疯魔。可如今,这一切成了现实。金子、枪炮、账本、命运,统统搅在一起。
时间拨回到2024年初,那时金价还在2000美元踟蹰。谁能想,这一年半工夫就涨了60%。全球乱局愈演愈烈:俄乌冲突胶着、中东火药味十足,那些也门红海的消息让船东胆寒。
越乱金越贵,成了这一轮风暴的标签。有人说美联储随时可能降息,黄金只会越飞越高。
可高价并没有带来“产量暴增”的局面。去年黄金全球产量刚突破3661吨,虽然刷新了三十年新高,但拉开细账,不过比上一年多1%。
可金价涨幅远远甩开了产量,肉眼可见的是——世界再没剩多少容易开采的富矿。老矿吃老本,顶多换几台新设备。新矿要勘探、修路、驻工地,五年打底。有些矿权埋在政局动荡区,钱投进去,明天可能就是军政府。
风险正在一点点吞噬利润。有南非公司产量起飞,利润率一度高到让人眼红。GoldFields半年产出同比涨24%,股东个个眉开眼笑。但背后的现实,要么地底下翻不出更多金子,要么外面的局势比以往更恶劣。
你看,金矿就像一根绷紧的绳,一头是不停爬升的金价,另一头是冥顽不化的低产量和高风险,中间夹着开采成本。
现在还能指望的金矿区,几乎清一色集中在非洲,尤其西非、中非。这些地方表面像块未被啃干净的肥肉,细看却是烈火烘炉。低估值?谈判空间大?
其实,便宜全拜政局混乱所赐。对中国矿企来说,‘低价入场’的算盘,本质就是敢赌一把 ‘风险换机会’。
过去五年,中国矿企在非洲一掷千金,几乎不间断出手,收购、控股、长期协议到处铺开。这哪里是小公司试水?这分明是在国际矿业‘去西方化’的大背景下,抢锚点资源。
欧美日自己有意后撤,ESG压力一箩筐,再撞上战乱和制裁,掉头就是跑路。西方大企业退出,等于给中国公司留了一条快速通道。新玩家涌入,一边薅资源锁战略,一边计算这“窗口期”能撑多久。
拿紫金矿业来说,算盘打得响。海外金矿每年产出30万盎司,金价每多涨一百美元,账本就亮了。一年毛利能有好几亿美元。
国内老将山东黄金,这两年也出海,跑到西非马里分羹。即便每年被安全事故搞到停产一个月,依旧赚得盆满钵满。关键就在于“资源锚定”——哪怕局势风雨飘零,谁能掌控矿权,谁就能为未来十年铺路。
为什么非洲金矿成了“兵家必争”?表面是资源便宜,实则所有优质矿区要么被国家要死死地卡住,要么被欧美瓜分得所剩无几。西非、中非有黄金带,马里、布基纳法索、加纳三国产量能占全球7.1%。可别以为捡到便宜,还有更狠的在后头。
自2020年开始,政变浪潮席卷非洲,七国政府推翻。每换一次,企业合同就像废纸一张,能重签几次条款算你走运。
马里、布基纳法索、尼日尔,权力交替到飞起。前几年,马里算账一不对,就直接冻结了部分外资矿山的出口,黄金在港口干等四个月。刚果(金)紧接着收环保费,贴了生态红线。你以为是环保,其实是换个马甲分蛋糕。
血的现实是,金价涨,冲突变本加厉。去年,联合国数据里,马里西南、布基纳法索北部这些金矿心脏带,因冲突死亡超过1.1万人,过去十年的六倍。有人明知凶险,依然冲进金矿,敢搏一把。
矿企抱着侥幸心理,疯狂扩张。其实第一道账就藏在那句‘风浪越大,鱼越贵’。一盎司黄金3400美元,马里一吨矿石能提炼58克金子。
矿企成本大多还控制在1000-1300美元/盎司。哪怕费劲千辛万苦跑通物流、保安、政策关,利润空间还在。可背后还有更精细的算计。
中国矿企进入非洲,不再靠孤注一掷的投资,而是玩起了金融组合拳。远期销售、期货保值、保险担保——这些风险工程像盾牌一样把运营风险拆开。
哪怕临时断现金流,被劫一次,也不至于立刻崩盘。大型矿企追的从来不只是短期利润,更看重十年、二十年后还握着实物黄金的底气。现实就像一场持久拉锯:有本事活到矿山寿命一半,投入就能收回来,然后坐等金价再涨,利润翻倍。
可是不管账本怎么精细,区域风险依然咬人。回头看欧美,有时候靠的不是金融花样,而是直接出动军队,武装保护关键矿区。国内矿企呢,不外乎雇本地安保、攒社区关系。和平时万事好说,闹出乱子,这点“软实力”很快就失效。一个绑匪、一起政变,企业转眼变成待宰肥羊。
讲到这,不得不提一句。16世纪西班牙人横扫美洲淘金,野心勃勃,从加勒比一直卷到安第斯。他们掠金如命,却屡遭土著反抗,不得不修堡垒、养武装、请雇佣兵护矿。来看今时今日的非洲,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?巨头企业与本地势力的胶着,利润和安全拧成死结,跨越了时空,套路却几乎一模一样。
讲真,非洲矿区的每一粒金砂都带着血与铁的气息。现如今,中国企业要在非洲谋生存,靠的早已不是单打独斗。未来如果走欧美老路,把黄金矿场归为国家命脉,甚至派专属护卫队进驻,谁敢说不会?
这场关于金子和枪炮的账,远不是一把算盘能算清的。风越大,浪越高,真正能熬下来的才配说“赢家”二字。
眼下谁都知道,现实不是好时代,但也是少有的机会窗口。至于那条命与利润的红线,没人能说破,只能边走边看。这,就是非洲金矿的真实账本。
如何选择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