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日战争胜利后,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与王树声、张震的部队进行了整编,共同组建了中原军区。新成立的军区下辖两个主力纵队和三个二级军区,由李先念出任司令员,郑位三担任政治委员。王树声被任命为副司令员并兼任第一纵队指挥,王震则身兼参谋长一职。值得注意的是,原新四军第五师参谋长刘少卿在这次整编中处境尴尬,始终未能获得正式任命。
从部队实力来看,李先念的部队在三个主要部队中实力最为雄厚,王树声的部队次之,张震的部队相对较小。刘少卿在第五师时被尊称为总长,但这次整编后却未能获得相应职位,这一安排确实令人费解。
对于这个安排,刘少卿内心颇为失落。1945年1月,他被调往延安学习,在第五师时他身兼数职,负责多个重要部门的工作。虽然在延安参加七大期间认真学习和汇报工作,但当部队需要他时却无法及时返回前线,这让他感到十分无奈。尽管如此,他还是选择服从组织决定。后来上级认为文建武更适合担任参谋长一职,刘少卿因此失去了在第五师的职务。在前往豫西途中,他因渡河受阻而滞留,随后与王树声部队会合,共同行动了一个多月。抗战胜利后,他才得以与李先念的主力部队会师。
展开剩余53%在中原军区正式组建前,李先念曾专门找刘少卿谈话,表示希望由他出任军区参谋长,并已获得上级批准。但刘少卿认为自己在部队中的威信已经受损,难以胜任这一要职,因此表达了不满情绪。最终李先念尊重了他的意愿,改由王震兼任参谋长。虽然刘少卿仍留在李先念身边协助工作,但由于没有正式任命,在后续工作中逐渐失去了发言权。
王震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,长期独立负责军政工作,养成了独当一面的工作风格。这种工作方式虽然高效,但也导致军区领导层在某些情况下显得被动。特别是当王震不在指挥部时,下属们往往会转而寻求刘少卿的指导。在一些重要军事行动中,李先念与刘少卿达成共识,但王树声副司令员却有不同的作战思路,导致部分战斗计划未能实施。比如在双沟镇战斗中,第五师战斗力相对35旅较弱,希望359旅能提供支援。但359旅刚经历粤湘战役,部队减员严重,认为应该保存主力,不宜投入小规模战斗。
由于没有正式职务,刘少卿的作战建议往往难以得到重视。如果他当初接受参谋长任命,在作战指挥上就能发挥更大作用。1946年1月停战令生效后,刘少卿被调往军调部工作。
在北平军调部工作期间,敌人对中原军区的包围圈正在逐步收紧。到6月时,敌军发动全面进攻,我军主力被迫分两路向西突围。部队在突破封锁线的战斗中付出了巨大代价,最终成功突围,但这次突围行动也造成了重大损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如何选择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